全国服务热线:18948352970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动态

武当山特区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武当山特区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特区环境空气质量,做好2023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解决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2023年,特区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重污染天数达到上级下达考核目标要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二、坚决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一)重污染天气消除标志性战役

  攻坚目标:2023年,特区重污染天数控制在上级下达考核目标以内。

  攻坚措施: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严格执行《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再次梳理“两高”项目的通知》和《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实施意见的通知》有关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按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控高耗煤行业准入,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供气格局,加快“气化乡镇”进程,逐步推动散煤、蜂窝煤生产销售退出市场,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和实际供应量。(牵头单位:特区发改局;责任单位:特区经信局、特区住建局、特区市场监管局、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

  2.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排污企业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大气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到2023年底完成所有精铸行业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牵头单位:特区经信局;责任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特区重点企业服务中心)

  3.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创建。巩固燃煤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牵头单位:特区经信局;责任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特区重点企业服务中心)

  4.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常态化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运输、销售、燃放的全时段监督管控,确保各项禁燃禁放政策落实,避免引发重污染天气。(牵头单位:特区公安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

  5.强化露天禁烧。健全区、办事处、村、户四级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责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结合湖北省农作物秸秆2023年度禁烧工作安排,强化夏季5、6月份,秋季9至11月份重点时段秸秆禁烧工作,适时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执法检查,实现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监管。持续加强秸秆“五化”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烧落叶、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等可燃物,严禁在城区道路沿线生火取暖。(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农业农村局、特区住建局、各办事处)

  6.加强污染源日常排放监管。加强精铸行业废气达标排放监管,完善重点工业企业在线监控、视频监控,严查超标、超总量等违法行为的企业。未达标排放的企业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发改局、特区经信局、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重点企业服务中心)

  7.积极做好污染天气应对。持续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强化《十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落实,进一步完善轻、中度污染天气常态化应对响应机制,确保重污染天气期间各类建议性和强制性措施落实到位。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推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完成绩效评级认定,推动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修订印发《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7月底前完成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修订上报。重污染天气期间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厉打击超标排污或不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等行为。(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住建局、特区经信局、特区重点企业服务中心)

  (二)臭氧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

  攻坚目标:通过VOCs和NOx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特区的2023年度臭氧目标任务。

  攻坚措施:

  1.加快落实源头替代。全面推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木质家具、工程机械、钢结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牵头单位:特区经信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武当山市生态环境分局)

  2.有序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环节VOCs含量限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全面排查VOCs无组织排放问题并督促整改。(牵头单位:武当山市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特区经信局)

  3.有序推进低效治污设施整治。加强VOCs治理能力与排放特征、组分的匹配性分析,针对采用单一、低效治理技术无法实现稳定达标的,督促加快推进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牵头单位:武当山市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经信局)

  4.强化油气回收综合监管。加强对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设施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每年至少开展1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工作。(牵头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中石化湖北十堰石油分公司、中石油天然气湖北武当山加油站)

  5.全面提升科技支撑作用。督促VOCs和NOx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力争有效数据捕集率达到75%以上。2023年6月底前,确保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牵头单位:武当山市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经信局)

  (三)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标志性战役

  攻坚目标:到2023年底,特区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85%,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5%。

  攻坚措施:

  1.开展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全年累计重型货车路检路查以及入户检查不低于4次。研究建立柴油车I/M制度(柴油车强制检验/强制维护制度)。全年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和编码登记数量达到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特区市场监管局)

  2.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建立完善特区柴油货车企业清单和车辆维护、燃料使用台账。持续打击冒黑烟车辆和超标排放柴油货车。(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

  3.加强船舶排放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库区新能源船舶改造工作,常态化使用“船E行”,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依法查处船舶废气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

  4.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发展。加快推进相关行业或领域更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新能源化。深入推进全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排查和编码工作,将相关信息录入国家监管平台,纳入联网管理,对违反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区域内有关要求的予以严肃查处。(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住建局、特区农业农村局)

  5.推进老旧车淘汰。结合实际制定2023年度老旧车淘汰计划并严格落实。鼓励大型客、货企业购置新能源车替代老旧车投入营运。(牵头单位:特区公安局;责任单位:特区财政局、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特区交通运输局)

  6.推动部门协同监管。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协同监管模式。(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

  三、深入实施“四大”攻坚提升行动

  (一)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攻坚提升行动。加快铸造、喷涂等行业深度治理,稳步推进VOCS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全年力争谋划、申报各类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个。(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发改局、特区经信局、特区市场监管局)

  (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施工、道路、建材、堆场等方面的扬尘污染管控,严格落实扬尘污染8个100%要求,加大重点路段保洁洒水频次。强化对在建项目及建材类企业的现场管理督促实施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牵头单位:特区住建局;责任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当山文旅集团)

  (三)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攻坚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重点时段的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巩固禁烧成效,全年火点、黑斑的个数、面积较去年有所下降。完善综合利用长效机制,落实地方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农业农村局)

  (四)重点涉气企业执法攻坚提升行动。完善执法方式,扩大执法范围,加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执法检查力度。到2023年底,落实涉气固定污染源持排污许可证排污,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牵头单位:武当山生态环境分局;责任单位:特区经信局、特区重点企业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析阶段性环境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大气治理任务。

  (二)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专项执法检查,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各部门执法督查重点。开展常态化监管监察,形成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推动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治污责任落实。

  (三)严格监督考核。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信息调度。将空气质量改善程度、重点工作进展和各部门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工作滞后、措施不力的部门进行约谈,督促其限期整改。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重滞后的部门,将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